English

文化阐释与整体观照

1999-01-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绍瑾 我有话说

在新时期的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以前被相对忽略的戏剧美学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众多的研究论著中,我认为姚文放教授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一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姚著),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整体观照意识。所谓整体观照,就是把中国戏剧理论当作一个有深刻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以纵深的理论意识和综合视野来观照、来把握、来阐释,突出它的美学理论和文化性征,并企图在古与今、中与西之间架设沟通、融汇的桥梁。该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中国戏剧美学的逻辑发展”不是像以往习用的单纯依照自然时间顺序来铺排罗列方式,而是大处着眼,选取汤显祖、王骥德、金圣叹、李渔这些代表一定文化时期审美理想、体现了中国戏剧美学最重要的逻辑环节的大家,宏观地、粗线条地勾勒出了中国戏剧美学从平民主义发展到浪漫主义、进而古典主义的逻辑历史进程。该著不以细节钩玄、资料爬梳为务,而是从大处着眼,以整体观照、理论探索见长。

中篇“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底韵”、下篇“中西方戏剧美学比较”,都力图把中国戏剧美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文化渊源、中西比较中揭示出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底韵和民族特色。其中的中西比较,表面上是以人(戏剧批评家)为纲目,但作者并不面面俱到地论列所作比较的人的所有理论观点,而是在“可比性”原则下抓住他们最有特征、最有理论色彩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化。比较探讨的是中西戏剧美学关于戏剧的本质论、表演论、真实论、功用论、批评论、戏剧史论等重大问题。

正如该书书名所示,对中国戏剧美学作深广的文化阐释,是姚著的着重点,同时也构成了该著学术上又一值得称道的突出特点。这种“文化阐释”串通于姚著的上、中、下三篇之中,而中篇“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底韵”更直接、更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该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探讨中国戏剧美学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支柱的儒、道、易、佛、禅、理诸家思想的内在联系,二是考察中国戏剧美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如规范思维、整体思维、具象思维、圆形思维等。这些思想联系和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国戏剧美学较之表面的文化征象更加深厚的文化内蕴。

知人论文,可以说该书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正是作者喜欢“接触新东西”、“研究新问题”所形成的理论意识和学术敏锐眼光所致。然而,该著在某些方面获得突破的同时,也由于要达到这一理想的至境注定要付出一些代价而造成了一些不足,一种以理论阐释见长的对中国古典的研究容易出现的不足。仔细寻思,似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戏剧理论的联系时,感到“戏剧”的特点不足。二是对有些重要问题有所触及,但未能展开,给人以刚一进门又被马上关上的感觉。三是有些具体说法值得商榷。如把“诗可以怨”归结为儒家思想传统,有些简单。再就是在对中国戏剧美学进行文化阐释时,把理学与儒、道、释并置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支柱,而没有充分注意到理学与传统儒、道、佛的渊源关系。实际上,姚著中所论中国戏剧美学与理学的那些问题,更根本上从儒、道思想中都可以找到渊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